为进一步发扬优秀青年的导向作用,表彰扎根一线、任劳任怨、干事创业的敬业青年,并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大队团委于近日从4大院中评选出了12名“优秀一线青年标兵”。
希望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承担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提振精神、奋发作为,为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建设的铁军,经济建设的先行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文化建设上独树一帜,社会建设上争创先进的新型地勘队伍,做出我们青年的新的更大贡献!
现将其事迹简介(水环院篇)公布如下:
1、李磊,2013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野外一线从事水工环调查工作。在长期的野外实践工作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青年技术骨干。
2015年,他初次作为项目负责便承担了省厅的“邢台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项目,不满两年的工作经历和省厅重要的大项目都让他倍感压力,但他勇于挑战,毅然承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该项目从温暖的5月一直干到寒冷的12月,为了获取露天采场精确的数据,往往需要在山的背面,沿着羊肠小道爬两三个小时,每次到达目的地都是汗流浃背。那年冬季雾霾严重,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在雾霾最严重的时间坚持奋战在野外一线。在他这种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精神带领下,整个项目组斗志昂扬,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最终该项目成果得到了厅局专家和市局领导的高度认可。
参加工作以来,他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技术水平和敬业态度获得领导同事一致认可,主持参与的《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动态调查》、《邢台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设计书》、《非首都功能疏解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2016-2018)》等项目均被评为优秀,并先后荣获“2015年度队级劳动模范”和“2016年度队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张学钢,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地质职工大学,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野外一线从事水文工程地质工作。
2011年,他作为骨干参加了国土资源系统河北(易县)抗旱找水打井项目,由于灾情急、时间紧、任务重,他跟同事白天实地踏勘地形地貌、岩石出露等情况,晚上挑灯研究地质资料,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按期完成17眼水井任务,总出水量近11000m3/d,解决了当地4600多人的饮水问题。由于出色表现,他被省局授予“国土资源系统河北省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4-2018年,他参与主持了《河北省沙河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等多个大中型项目。野外调查期间,每遇到严峻的条件、复杂的问题,他常常带头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徒步深入各路线、点位进行实地勘测、实地搜集数据,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排除了种种障碍,攻克了重重难关,使各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并得到专家及领导的认可。
10年的时间里,他和所有地质队员一样常常远离家乡、早出晚归,尝过数九寒冬的冷冽,忍受过烈日当空的曝晒,足迹遍布河北、四川、内蒙、青海等地。10年的地质生活,使他饱尝各种艰苦的滋味,获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宝贵的人生阅历,更练就了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他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地质工作者,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热忱谱写了一曲平凡而朴实的青春之歌,也为青年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李建锋,毕业于长安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水环一处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工作。
2015年在负责《冀中南重点规划建设区邢台市幅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由于进入冬季才正式开展野外调查,为了加快进度,他基本上都是白天爬山,晚上加班整理项目图件。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一手资料,野外资料全部现场填写。虽然戴着手套,但手也是经常冻的也写不了字,他就使劲搓一搓手,坚持全部野外记录。他带领调查小组穿山越岭,克服一切困难完成野外工作任务,最终野外验收获得优秀等级,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2017年负责《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光、吴桥县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为近年来水工环项目中综合程度最高、涉及面最广、资金量最大的项目。在报告设计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他带领工作小组通宵达旦完成设计编写。进入野外调查阶段后,人数最多时达30多人,作为项目负责,他除安排野外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大家的吃住行等。虽然工作量巨大,但他总是把全部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他始终起好带头作用,白天出野外,晚上整理资料,一天都不停歇,保质保量的完成野外及报告编写工作。在局地环处中期检查中,野外工作评为了优秀。
他还获得了多项荣誉,被评为2017年“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他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付出,展现着当代青年地质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体现着新时代地质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