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一线青年标兵事迹简介(工勘院篇)

1、郎家然,土木工程专业毕业,2010年参加工作后,先后参与了房建、电力、工厂等多个工程施工项目。凭借独特的管理思路、果敢的工作魄力,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公司年轻的职业项目经理。
“我喜欢干项目”,这是他的心里话,正是由于喜欢,他以项目为家,无论哪个项目都全身心扑在项目上,从始至终和项目同事一起,经历着开工伊始的兴奋、拼抢大干的热火朝天和竣工后的喜悦。
在他的工作经历中,先后承担了盈德气体有限公司、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设计研究院、碧桂园集团等项目施工任务。工程规模越干越大,施工经验逐渐丰富,管理控制也越来越到位,工作成效越来越突出。在确保安全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人本管理、创新激励手段以及项目文化建设等等一些新的思路,影响和提升了部门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了部门适应新市场、新形势的能力。
2018年1月,担任衡水碧桂园项目部经理,他刚到工地即投入到生产一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他毫不顾及,一心了解生产状况,解决施工难题。针对施工实际,多次召开生产会,认真研究制定节点工期和目标。为提高生产效率,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干劲。通过制定节点工期,合理调配生产资源等措施,确保了衡水碧桂园工程的顺利进行。
虽然,衡水碧桂园工地就在邢台附近,离家不远,但“三过家门而不入”常常发生在他身上。今年上幼儿园的4岁女儿,一年里没见上几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女儿已经习惯了在电话里的沟通,父女之间演绎着所有工程人长年通讯相联、亲情相系的特殊表达方式。

2、李会锋,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15年参加工作,现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静载荷试验测试、基坑支护及复合地基的设计工作。
2015年12月-2016年3月,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66292部队铁路专线恢复性大修工程采空区的勘察项目。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又涉及地质调查、测绘、物探、钻探等多个专业领域,综合难度极大。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迎难而上。他白天跑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岩芯编录、协调各专业进度,晚上回宿舍整理资料、查找文献、调整施工计划。项目期间没有休过周末,春节仅在家待了三天便又开始投入报告的编写工作中。经过4个月不分昼夜的艰苦工作,如期提交了勘察报告,并在省里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一次性通过并获得优秀。
2016年7月,突如其来的洪水打乱了他日常的工作计划,市内多处基坑支护项目出现险情。险情就是任务,为工地把损失降到最小,他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紧急投入到抢险设计工作中,工作最忙时一天只吃了一顿饭,还参加了3个工地的专家论证会。2017年,他主持河北建投邢台热电联产工程铁路专用线补充定测勘探工作期间,由于他长期出野外,妻子和三个月大的孩子只能放在老家。在工地最忙时妻子却生病急需去医院,但他仍坚守岗位,直到晚上才匆忙赶回老家,将妻子送到医院。晚上在医院陪妻子输液时,病床边上的他还不忘拿出白天的材料,整理当天的数据。待妻子病情稍一稳定,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对妻子的万分歉意又赶回工地继续工作。
他说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编写了道路、管线、住宅小区等多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持了沙河、内丘等“7.19”特大洪水灾后重建项目的多项勘察工作,参与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设计了包括万达锦华城等50余项深、大基坑的支护设计工作,主持了清山•漫香林等多处静载荷试验工作。对他来说,干项目就是最有意义的事,他在项目中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他不善言谈,但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3、刘冰,2007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地形图测量、地面沉降、控制测量、地面位移等测绘工作。
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我队承担了艰巨的应急勘察任务。测量组负责雎水镇教场坝和罐滩的测图任务,由于教场坝山体植被覆盖太密,GPS在好多地方都接收不到信号,于是在当地紧急买了一台莱卡全站仪。这台新仪器买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谁也没用过,怎么办?灾情刻不容缓,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鼓起勇气说:“我来试试吧”。于是他开始研究说明书,对照着一个键一个键的试,直到半夜十二点基本掌握了功能,然后拿出个小棱镜开始实验如何建站、如何观测。通过一晚上的研究,他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领。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和同事开始摸索着干,刚开始虽然慢,干着干着就熟练了,效率大大提高。后来,田师傅在那个全站仪上贴了个标签,写着刘冰专用。
2013年夏天,在隆尧南小河基准网监测的一天,在返测途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他已浑身湿透、又饿又累,但水准观测不到间歇点是不能停的,否则前功尽弃。他一边拖着疲惫的身躯、扛着笨重的仪器,一边鼓励同事们说着马上就到了,再坚持坚持,同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到最后时,他的脑海里也只有一个声音,“往前走不能停,往前走不能停”。终于在接近1点完成返测,他们都瘫坐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一上午时间,将近40度的高温,他们测完了9.6公里,观测98站,是平时工作量的2倍还多。
2017年东红岭测图做像控,下午四点半布完像控点,这时却到达了山峰的最高处,往回走已经不现实,只能找到一个最近的沟往下走。他们钻树丛、踩藤条、下陡崖,险象丛生,最后找了边上一条流水的小沟滑了下去,再步行2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前来接应的同事,这时已经将近晚上10点了。回到驻地一看,鞋子、裤子全都磨破了,身上也都是一道道划痕、一道道的血印。第二天问了村民才知道,那个沟深林密陡崖多的地方,在当地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都没敢去过。
另外很多时候,连续加班几个昼夜,常常干到半夜1、2点,他却说这对测量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正是他这种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才换来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他负责的《隆尧县南小河村-西店子村地裂缝勘查与监测》项目,获得了河北省优秀地理信息工程一等奖,《巨鹿县城中心城区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获得河北省优秀地理信息工程二等奖等。
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章,就是对测量人最大的认可。
结语:12位优秀一线青年标兵事迹介绍到此就全部结束了。他们只是广大青年的几个代表、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有为青年,他们都是今天的标兵、明天的栋梁、未来的希望!
鉴于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这次活动并没有把他们最敬业、最感人的点抓住,也还有许多优秀的青年没有发现,还有更多动人事迹没有挖掘出来,也是本次活动的最大遗憾。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也感谢广大干部职工的关注,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